1.国家队财大气粗,中国集成电路再迎高光时刻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大基金三度重拳出击,一天之内(2024 年 12 月 31 日)投资了两只基金,资金总额突破 1600 亿,可谓 "财大气粗"。
据悉,三期基金投资的两只基金分别是华信鼎鑫(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华信鼎鑫")和国投吉信(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国投吉信")。
国投吉信注册资本 710.71 亿元,其中国家基金第三期出资 710 亿元,国投创业投资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出资 0.71 亿元,占 0.0999%。业务范围还包括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其中,华信新注册资本达 930.93 亿元,其中,国家大基金三期出资 930 亿元,占比 99.9001%,华信投资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出资 0.93 亿元,占比 0.0999%。经营范围包括与私募基金共同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资料显示,国家大基金三期由财政部、国开行财务部、上海国盛集团、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亦庄国投等19家股东共同持有。
2.在苹果 A 系列芯片进化的十年中,晶体管数量激增了 19 倍,晶圆成本跃升了 300%
自 2013 年苹果推出 A7 芯片以来,晶体管数量从 10 亿个增加到 2024 年 A18 Pro 芯片的 200 亿个,增加了 19 倍。
随着制程技术的不断升级,芯片的制造成本也急剧上升。苹果公司 A7 芯片的晶圆成本从 $5,000 美元到 A17 和 A18 Pro 芯片的 $18,000 美元,成本增加了约 300%。每平方毫米的成本从 A7 时代的 $0.07 美元增加到 A17 和 A18 Pro 的 $0.25 美元。
Creative Strategies 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分析师本-巴加林(Ben Bajarin)公开表示:"我们在台积电获得了历年来苹果 A 芯片价格/芯片/密度的详细分析,其中一些要点如下:
从 A7 到 A18:
- 从 28 纳米到 3 纳米
- 最明显的缩减发生在早期(28 纳米 → 20 纳米 → 16 纳米 / 14 纳米)
- 晶体管数量从 10 亿个(A7)稳步增长到 200 亿个(A18 Pro)
- 芯片尺寸:尽管晶体管数量不断增加,但晶粒尺寸相对稳定在 80-125 平方毫米之间
- 晶圆价格从 $5,000 (A7) 提高到 $18,000 (A17-A18 Pro)
- 每平方毫米的成本从 $0.07 增加到 $0.25
- A11-A12 阶段(86% 和 69%)周围的峰值密度增加
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是,尽管制造成本大幅增加,苹果公司仍能在保持芯片尺寸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幅提高晶体管密度。最近几代产品(A16-A18 Pro)密度提高的百分比有所放缓,这表明我们可能正在接近当前制造技术的物理极限"。
然而,较新的工艺技术(N5、N4P、N3B、N3E)的密度提高较慢。晶体管密度的峰值出现在 A11(N10,10 纳米级)和 A12(N7,7 纳米级),分别增加了 86% 和 69%。最近的芯片,包括 A16 至 A18 Pro,密度增长明显放缓,主要原因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的扩展速度放慢。
3.中芯国际降价
最近,中芯国际 28 纳米合约芯片的价格下跌了 40%,这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市场竞争因素
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在全球芯片制造市场,它面临着台积电和三星等竞争对手。降低价格可以吸引更多对成本敏感的客户,尤其是在一些中低端芯片应用领域,如消费电子设备中的简单控制器芯片,从而在订单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
优化产能和成本控制
这可能是其生产工艺成熟和产能提高的结果。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从而可以在保持一定利润率的前提下降低价格。例如,当 28 纳米工艺生产线达到一定的规模经济时,通过降价刺激需求,进一步提高产量,分担固定成本,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行业周期调整
反映了当前芯片产业的周期性变化。在芯片行业产能过剩或需求相对疲软的阶段,降价是刺激需求的一种手段。例如,在一些物联网设备对芯片的需求增长不如预期的情况下,降低价格有助于消耗库存,避免芯片积压。
4.英伟达 CES 七大天王
英伟达(Nvidia)在 2025 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推出的七大 "炸薯条王 "如下:
在硬件方面
- 最强消费级 GPU RTX 5090:采用 Blackwell 架构,拥有 920 亿个晶体管,每秒可提供超过 3.352 万亿次 AI 运算的计算能力。性能是 RTX 4090 的两倍。它的起价为 $1,999,在 AI 驱动的渲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游戏图形更加逼真。
- 最强大的服务器 GPU Black NVLink 72:由 72 个 Blackwell GPU 组成,每瓦能效提高了四倍,训练大型模型的能耗降低了 75%。
- 数字:其核心是新的 GB10 Grace Blackwell 超级芯片,拥有 128 千兆字节内存和 4 太字节存储空间,能够运行包含 2000 亿个参数的大型模型。其售价为 $3000。它可以将服务器大小的 GPU 缩小到手掌大小,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软件和平台
- 视频世界模型 Cosmos:基于 2000 万小时的视频训练,它可以根据物理规律生成 4D 视频,可用于训练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车辆,并且完全开源,可用于商业用途。
- Mega是一个工业机器人培训平台,可以建立工厂和仓库的数字双胞胎,让机器人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无限模拟训练,部署的机器人可以完全接管工厂。
- 仿人机器人学习平台 Groot 使用 Apple Vision Pro 创建了一个数字孪生环境,使机器人能够通过模仿人类的操作来学习复杂的技能。
自动驾驶
- 自动驾驶三件套:端到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包括 Drive AGX Thor SoC(采用雷神芯片的车载计算机)和 DriveOS(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的操作系统)。
5.英特尔在 2025 年消费电子展上发布首款英特尔 18A 芯片,并将于 2025 年下半年量产
在英特尔的 CES 2025 演讲中,临时联席首席执行官米歇尔-约翰斯顿(Michelle Johnston)宣布,首款英特尔 18A 工艺芯片--英特尔 Panther Lake 处理器将于 2025 年下半年发布,并展示了 Panther Lake 芯片的样品。
18A 工艺是英特尔 "四年五工艺节点 "计划的最后一个节点,标志着英特尔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引入 RibbonFET 的全环绕栅极晶体管架构和 PowerVia 背面供电技术,大大提高了晶体管密度、性能和能效,同时降低了功耗和漏电问题。
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 Pat Gelsinger 曾表示,他将公司的发展押宝在 18A 工艺上,并取消了计划中的 20A 工艺,以便集中资源推动 18A 工艺的开发和量产。这一战略转变表明了英特尔对 18A 工艺的重视,也表明了公司在未来几年中将继续依靠这一技术实现长期发展。
据此前报道,Panther Lake 处理器已在内部实验室点亮并进入系统测试,有 8 家客户收到样品并成功点亮。
"Johnston 补充说:"英特尔将在 2025 年及以后继续增强其人工智能 PC 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领先的英特尔 18A 产品样本,以便在 2025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6.高通公司要求访问华为 HarmonyOS,允许我们对您进行制裁,但我们仍需使用您的 HarmonyOS
2025年初,高通宣布接入华为HarmonyOS,这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扔进了平静的科技湖面。高通一句 "你限我卖,不限我买啊",打了美国政府的脸。
有人说,高通就是为了 "吃米",为了今后继续在中国市场生存,但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HarmonyOS 在国内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迅猛发展,用户规模突破 7 亿。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就像一座尚未完全挖掘的金矿。
从市场角度看,高通公司接入HarmonyOS确实是在寻求新的商机。高通的芯片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而HarmonyOS正在中国乃至全球迅速崛起。两者结合,高通公司理论上可以让自己的芯片应用于更多的鸿蒙终端,增加芯片出货量,进而增加收入。
有网友觉得高通公司唯利是图,也就是所谓的 "搅局"。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科技发展的趋势。HarmonyOS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代表着我国科技的崛起。
高通公司的芯片技术与HarmonyOS的'生态'相结合,有望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这不仅是商业利益的结合,也是全球科技资源整合的体现。
对于中国科技的发展而言,高通公司的进入也具有积极意义。它表明中国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国际巨头的认可,是中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的有力证明。
高通公司进入 HarmonyOS 无疑是一个双赢的战略。对高通公司来说,这是一个突破业务限制的绝佳机会。美国政府限制其向华为出售芯片,却不允许其在软件方面进行合作。
通过接入 HarmonyOS,高通公司将能够在不违反法规的情况下与中国市场保持密切联系。
7.苹果在上海成立新公司或在中国落地,加速人工智能服务
业界普遍猜测,苹果此举或与苹果智能落地中国有关。Apple Intelligenc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整合ChatGPT等技术,提升Siri等苹果设备的智能水平。苹果智能进入中国目前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
早在2017年,苹果公司就投资$10亿在贵州建设主数据中心,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新公司在上海的法定代表人特哈斯-基里特-加拉(Tejas Kirit Gala)刚刚于2024年12月辞去了苹果贵州公司的职务,进一步表明了苹果公司对中国市场重要性的认可。此外,苹果还在乌兰察布设立了一家技术服务公司。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在 2024 年三次访华以及与媒体交流时多次提到,苹果公司正在努力推动人工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发布。"他强调:"我们正在关注具体的监管流程,希望尽快将苹果智能带给中国消费者。虽然官方尚未公布具体时间表,但外界普遍预计,苹果人工智能手机可能会在2025年内正式亮相中国市场。
据报道,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苹果公司正在与腾讯、字节跳动等本土科技巨头洽谈,探讨如何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整合到iPhone系统中。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丰富苹果产品的人工智能功能,还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技术优势,针对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Canalys 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人工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近 600%,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该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为1000万部,市场份额为14%,同比下降6%,排名第五,落后于vivo、华为、小米等厂商。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多份报告中,苹果甚至跌出了前五名。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德指出,虽然2024年12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但iPhone出货量下降了约10%-12%,显示出其在中国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